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丝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2019年春季植树造林实践教学活动
又是一年春风暖,正是播绿好时节。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武威市委“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丝路”的号召,于2019年3月23日组织40余名师生赴凉州区长城镇洪水村庙儿墩开展了2019年春季植树造林实践教学活动。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近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坚持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教学实践活动,就是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植树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在行动中诠释家国情怀。
尽管春寒料峭,植树现场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参加义务植树的广大师生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扶苗填坑、培土夯苗、踩实浇水,认真细致地做好植树的每个环节,确保“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他们用辛勤付出充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植树活动,不仅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绿意,种下了希望,也让大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奉献的光荣,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凤雄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武威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峻的生态形势不仅影响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美,生态美,才能发展美。武威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带队老师罗海燕谈到,植树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以三月“学雷锋纪念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世界森林日”等节日为节点,积极倡导并组织青年学子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是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植树造林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更有生命力,使得思政课“活”了起来。
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旭刚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武威严峻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能够亲身参与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略尽绵力,为建设美丽武威贡献一份青春力量,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荒漠化治理,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